1月31日花・創學堂:從海洋到土地的關懷(二)

《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活動請配合量實名/聯制、全程戴口罩、量額溫並以酒精消毒雙手。》

農耕和土地好壞息息相關。採用友善土地的耕種法,非但能夠抵抗洪水、乾旱,提升土地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同樣的,鼓勵小農結盟,拓展銷售管道,連結在地飲食,更能夠減少運輸時所產生的碳排放。
因此,在1月31日的第二場演講,我們找來兩位講者,同樣從農耕切入,凝聚關心土地的社群。

 

講者:

「穀東俱樂部」賴青松

「陽光三葉草自然生態村」劉建生

 

日期:110年1月31日

時間:14:00-15:30

地點:花蓮文創園區第三棟1樓

報名網址:http://forms.gle/id5AJkaG2hdRyC6c6

 

「從海洋到土地的關懷」的系列講座第二場,我們從海洋走上陸地,來關心大地與人的故事。

2020年與2016年同為人類史上最熱的年份。全球不但面臨野火、乾旱、豪雨、颱風等極端氣候,應該結冰的北極遲遲未能結冰,創上史上最晚結冰紀錄,造成太陽輻射反射有限,進一步讓海洋增溫,加強氣候變遷的幅度。那麼,處在這場牽引全球的浩劫之中,身為常民的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多花點時間去了解海洋生態跟土地耕種,或許是最佳的第一步。

拿台灣為例,去年迎來半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旱災,中南部地區降雨量減少,導致水庫存水不足,多處實施減壓供水,而此一現象日後可能會因為氣候變遷導致颱風襲台的次數減少更為常見。

農耕和土地好壞息息相關。採用友善土地的耕種法,非但能夠抵抗洪水、乾旱,提升土地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減少能源資源依賴,更能保護作物跟種源的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抵抗升溫後更為氾濫的病蟲媒傳染病。同樣的,鼓勵小農結盟,拓展銷售管道,連結在地飲食,更能夠減少運輸時所產生的碳排放。

【講者簡介】
賴青松
初位引入日本穀東俱樂部至台灣的農夫,也是宜蘭友善耕作代言人。他耗費十年時間從都市人變成半個鄉下人,在宜蘭開始耕作農地,號召三百多位穀東,成立穀東俱樂部,自己成為他們聘用的佃農,更與宜蘭小農結盟,成立大宅院友善市集,為當地農業尋找銷售管道。

劉建生
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都市策略系碩士,是一名國際級建築師,熱衷於生態系統的研究,想為現下的世界議題提出不一樣的答案。不久前他與妻子美智子落腳花蓮羅山村,建立陽光三葉草自然生態村,嘗試設計一套新型態的自然與人類共生計畫,目前在國際的生態村社團裡相當活躍。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策劃單位:齊力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花蓮文創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