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條回家生活的路-主題策展

《12條回家生活的路》講述的是返鄉的過程因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地理環境、創意策略而會有迥然的變化,但也如此凸顯的東海岸豐沛而多元的文化與產業分布,我們從花蓮與台東列舉了十二組青年/單位,因著自己的志趣與返鄉的熱情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回家的路。

這場展覽在花蓮文創園區提出轉型規劃推動的此時展出,正是想提問轉型後的園區該有的高度與能提供什麼養分?匯集不管是返鄉或移居的人,在這個地方相遇的機會,並且在相遇之後產生變化,成為保存、延續和創新的新力量,再發散到各鄉鎮,打開一條融合在地與差異的花東文化線索,落實「回家生活」(在地創生)的真實想像。

展出單位-展出內容連結
「TAI身體劇場」
「屋外工作室oway studio 陳豪毅」
「施至謙X楊鈞凱」
「Kaiana蓋亞那工作坊」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莊逸堯」
「種子野台」
「內本鹿pasnanavan」
「Tamorak母語學校」
「Ata卡塔文化」
「大米缸」
「零捌玖舞蹈工作室」

……………………………………………………………………………………

12條回家生活的路 策展理念

2019年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行政院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企圖透過青年回鄉,帶動在地發展來解決總人口減少、高齡化與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等問題。而這個風潮始於1990年代,至今已進入第三波。

2000年之後,921地震對在地產業造成巨大破壞,政府以多元就業方案號召青年投入地方。例如,農委會於推出「漂鳥計畫」(2006年)、「農村再生計畫」(2008年),原民會「原住民駐村藝術家促進部落在地就業三年計畫」(2007年),「政策誘因驅動」促成第二波青年返鄉熱潮。

第三波在特徵與活動模式上與過去明顯不同。例如,更注重營利與非營利目標的平衡、在意跨地域的社群營造、能為在地文化拓展出新價值或新特色、具備更強的創意及行銷能力。例如2010年「農村再生條例」發布施行,農委會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農村人力培育(培根計畫、農村青年返鄉、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農村社區產業發展(農村社區企業輔導、農村好物選拔)、金牌農村競賽、里山倡議在臺實踐、農村產業跨域計畫及區域亮點計畫、社區農村再生、新農業示範計畫等。2012年文化部成立後,接棒滋養社區任務,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2016年)等。至此引起一股青年返鄉生活、創業的風潮至此方興未艾。然而這個返鄉的過程因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地理環境、創意策略而會有迥然的變化,但也如此凸顯的東海岸豐沛而多元的文化與產業分布,我們從花蓮與台東列舉了十二組青年/單位,因著自己的志趣與返鄉的熱情而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回家的路。

這場展覽在花蓮文創園區提出轉型規劃推動的此時展出,正是想提問轉型後的園區該有的高度與能提供什麼養分?匯集不管是返鄉或移居的人,在這個地方相遇的機會,並且在相遇之後產生變化,成為保存、延續和創新的新力量,再發散到各鄉鎮,打開一條融合在地與差異的花東文化線索,落實「回家生活」(在地創生)的真實想像。
*資料參考:台青返鄉經濟學(Cheers雜誌第214期)

藝術總監:黃錦城
策展團隊:蘇素敏、林瑞怡、王義智、詹博仁、蘇晉

……………………………………………………………………………………

展覽資訊 🚸🚸
▋展覽期間:2020.03.14-04.15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
▋展覽地點:花蓮文創園區第11棟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
展覽注意事項 👉
⚠️每位入場觀眾需自備口罩😷並請配合量體溫🌡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策劃單位:節點共創有限公司